成都建立住宅电梯经费保障机制 理清电梯安全权责划分
“电梯伤人”、“电梯吃人”的安全事故近期在全国多地频发,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由于电梯涉及的利益主体多,电梯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是导致电梯安全问题的一大主因。
近日,成都市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住宅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详细划分了电梯安全的各责任主体。《意见》列出了31条责任清单,明确了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电梯生产经营单位、建设单位、电梯检验检测机构的主要责任。
《意见》还提出要完善住宅电梯的经费保障机制。成都市质监局副局长李可表示,将联动房管部门,监督住宅楼的物管方履行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责任,并指导物管方将电梯的修理、改造等费用纳入到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中。
厘清权责
据了解,成都电梯保有量现已达10万余台,住宅电梯约占60%,总量列副省级城市第3位,约占全省电梯数量的70%,且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市电梯安全管理的压力不断增大。
近日出台的上述《意见》首次明确了电梯安全主体的责任,电梯未明确使用单位的,不得投入使用。
其中,物业服务公司的责任包括:高效规范使用物管费,优选有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承担电梯维保工作,监督维保单位每半个月开展一次维保工作等等。而住宅小区业主对电梯安全承担爱惜保护、有偿维护、严格监督、举报投诉等责任。
“《意见》专门将业主的责任也予以明确,就是希望业主们主动参与到住宅楼的电梯安全管理中。”成都市房管局方面表示,“下一步房管局还将推出有偿举报制度,鼓励业主对不按要求维护小区电梯安全的物管方进行举报。”
多位电梯维保从业者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电梯维保行业存在着没有资质或资质不够的维保单位挂靠有资质的维保企业来揽活的乱象,对电梯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
针对维保行业中的这一问题,《意见》明确了电梯维保单位的责任包括为签约电梯制定维保方案,保证电梯维保人员具备相应从业资格,建立电梯维保档案,不得将维保业务转包、分包等等。
李可表示,质检局将加强监管,建立维保质量从业主体“黑名单”制度,公开维保单位资质、维保信息及行政处罚信息。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素有“电梯安全三分靠质量,七分靠维保”的说法,电梯维保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住宅电梯的日常维护、修理、改造等费用,谁来出钱?如何支出?
《意见》对此也做出了规定:对于住宅电梯的日常运行费用,由物管企业依法依约筹措。电梯的正常运行、安全管理、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安全评估等日常费用,应从物管费中列支,并单独立账。物管方应每半年公布1次电梯运行维护费用支出情况。
对于住宅电梯的修理、改造、更新费用,应从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成都市房管局方面将推进各住宅小区建立房屋专项维修资金。这笔专项资金是与物管费不同的费用,由业主缴存,专门用于住宅共用部分或设施的更新、改造等,相当于住宅的“养老钱”。
此外,在电梯安全的技术监管方面,成都将推行电梯安全管理信息化,在电梯轿厢内安装电梯安全3D二维码电子标签工作,并力争1年内达到全覆盖。乘客可通过智能手机扫描电梯轿厢内的电子标签上的二维码,了解本台电梯的基本信息,如电梯维保单位、检验单位、制造单位等,也可以参与对维保单位相关服务的评价。监管部门通过系统平台,全面了解电梯维保、检验、故障等信息,对维保单位的定期维保情况进行监督,建立
淮安市大众电梯服务有限公司提供淮安电梯销售,安装,保养,维保,信誉实力行业领先企业 。